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人物专题片 专题片《唐诗的故事》第17集解说词文案

专题片《唐诗的故事》第17集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雨辰
人物专题片 782 分享



第十七集  杜甫诗圣之谜


画外音: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对杜甫的人生历程做了一番认真的梳理,了解了他跌宕起伏的求官之路,和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所经历的政治挫折、贫穷、饥饿、疾病、逃亡,都是一般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苦难与坎坷,才铸就了杜甫那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才造就了那一篇篇超越时空的动人诗篇,也才最终成就了他“诗圣”的美誉,不过“诗圣”的这个头衔是后人送给杜甫的礼物,而当杜甫在世的时候,与他同时代的人究竟是怎样评价杜甫文才的呢?那时的杜甫是否具有像李白那样巨大的影响力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杜甫诗圣之谜》。


康震:咱们上节课给大家讲了杜甫死亡之谜,一代诗圣离开了人间,可是我们得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我们都知道叫做“诗史”,像历史一样,他这个人叫做“诗圣”,那是不是说杜甫在世的时候就像圣人一样享受着崇高的礼遇,获得了很多的光环?是不是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追星族在追他呢?像李白那样,我们前面讲李白的时候讲过的,有的人就跟着他追,他到哪儿跟到哪儿,真有这样的事情。杜甫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的回答是:不是,绝对不是。

  大概还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十四五岁的时候,杜甫曾在一首诗里边回忆道:

  斯文崔魏徒,
  以我似班扬。——【壮游】(节选)

  什么意思啊?当时有两个很有名的文人,一个叫崔尚,一个叫魏启心,非常欣赏少年杜甫的才华,说他的才能能跟班固、扬雄相比。可是现在我琢磨呀,这也就是文学前辈对一个文学少年的赞扬之语,这种赞扬多多少少得打一点折扣,而且这个诗写的时候,是杜甫向别人推荐自己,希望能够得到官员的提拔,而回忆他少年的时候受别人赞扬的事,所以这个得打点儿折扣。杜甫青年的时候,我们知道,他跟李白,跟岑参,跟高适,跟王维,跟储光羲等盛唐的一批大诗人都有过交往,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射箭、骑马,关系都不错,可有一样,这些大诗人到目前为止,现存的诗文里头还没有发现他们有对杜甫的诗文,有直接的、崇高赞誉的这样的语句,这多多少少能说明一点问题。

  一直等到杜甫晚年的时候,五十多岁的时候,我们想有三个文人对杜甫的诗有过比较好的评价,可是有一样,都不是当代知名的诗人。还有一个例子,也是挺致命的,就是盛唐的诗人,自己编选当代诗人的诗集,叫做唐人选唐诗,我们发现在盛唐编选的集子里边,包括在中唐的时候的人,编的诗集里边,很多诗集没有人选杜甫的诗,有选谁的?有选王维的,有选李白的,但是没有人选杜甫的,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的人选了,咱没发现,但就现在发现的来看,杜甫的诗当时没有能够广泛地进入唐人选唐诗的范围,这就说明什么问题呢?杜甫的诗可能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还没有大到那种影响力,像谁一样呢?像王维,像李白,没有。


画外音:看来杜甫在生前的名气远远不如像李白、王维这样的大诗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的诗人。可是,在杜甫去世之后,特别是中晚唐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元稹、白居易、韩愈为代表的一批当时的著名诗人,开始极力推崇杜甫,一些唐人选唐诗的集子中也有了杜诗的身影。那么,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而第一个将杜甫称作“诗圣”的人,又会是谁呢?


康震:杜甫的出名他有一个过程,他在世的时候声名不算大,甚而至于还有点寥落,什么原因呢?大家说杜甫的诗写得这么好,讲了这么多讲,你却告诉我们说他的诗不受欢迎,这里边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仅仅从文学上来讲,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就是盛唐的诗人,写诗,欣赏诗,欣赏什么样的?歌颂理想的。杜甫的诗,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大多数的诗是抨击现实,揭露黑暗的。盛唐人喜欢诗歌里面表现天才的创造力,比方说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喜欢这样的。杜甫的诗更注重锤炼语言,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这是从创作上来讲。还有格调上来讲,盛唐的诗人更喜欢明快的、乐观的、高昂的诗,杜甫的诗比较沉郁,比较委婉,比较浑厚,比较低回。所以他当时的创作虽然在文学史上来看,我们现在来看,它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它可能跟当时那个时代的审美的趣味,审美的理想有点错位,这当然我们既不能苛求杜甫去迎合时代,也不能苛求那个时代去迁就杜甫,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评价上的错位。


画外音:杜甫忠君爱国的思想和行为确实是一以贯之的,从他历次的为官经历就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杜甫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愚忠,而是一种生发在心底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可是当面对朝廷与官场中的种种腐败和丑恶时,杜甫又将如何应对,诗圣杜甫还“圣”在何处呢?

  第二,表现在哪儿呢?就是关注国事,洞察时事。你光关注国事还不行,你得洞察时事,前边是说你的态度,后边是说你的本事。杜甫因为困居长安十年,他生活在下层,可是他要求官,他不得在上层活动啊?他在上层活动的过程当中,目睹了种种腐败和丑恶的行径,都写在他诗里面,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诗《兵车行》:

  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节选)

  这些诗句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诗具体写的是哪件事?时事嘛,具体写的哪件事呢?就是唐朝和南诏的战争,这个南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现在的云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有贵州和四川的局部地区,也还包括现在的缅甸、老挝、越南的一部分地区。南诏在唐太宗的时候就臣服于唐朝,它自己是独立的,但是它臣服于唐朝。

  这地方很重要,为什么要跟它搞好关系呢?这儿你不搞好关系,它要跟吐蕃联合起来,那唐朝的西南边境就很危险。可是当时的负责西南边境事务的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这个人脾气坏,又急躁,还很多疑,他跟当时的南诏王没有搞好关系,关系搞得非常僵,结果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武装冲突一发生,你赢了也算了,他又打输了,一打输死了六万多人。他是杨国忠的亲腹,所以杨国忠跟唐玄宗说打胜了,还请功呢,他这儿请功不要紧,南诏王就火了,南诏王投靠了吐蕃,好,唐玄宗哪知道这些情况,他下令在长安,在洛阳,在河北一带广泛地征兵要攻打南诏。这当地的老百姓听说南诏这个地方,云南这个地方,多瘴疠之气,因为这个水土不服嘛,实际上是水土不服,都很害怕不敢去,听说打仗还没开始,十个人先死了八九个人,都传说呀,所以不敢去,不敢去怎么办呢?就硬抓,抓着一个壮丁给你带上枷锁,然后直接把你送到队伍里头去。

  所以那诗里边说得好,“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根本不是戴上大红花,骑上大白马,欢送去参军的场景,这整个是把人直接抓住,就跟投到死牢里头一样。那么这样的一个情形,怎么可能打胜仗?所以杜甫是首先关注国事,第二他洞察时事,他把这个问题一看就看到本质上,哪个是本质呢?第一,你这个战役就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战役理上都站不住,肯定要失败。第二,你这个征兵制度有问题啊,有的战士十五岁就当兵,到了四五十岁了回来之后还要接着当兵,你这制度有问题,影响士气。第三是什么呢?穷兵黩武啊,青年壮年男子都去打仗了,剩下一些妇女在那儿耕地,那能耕好吗?影响农业生产,农业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动摇根本了,你仗能得赢吗?再次,你在长安洛阳地区征兵,你还要收当年的租税,你把主要劳动力都征走了,你还照样再收同样数量的租税,当地的人民怎么能够拥护你,你失去了民心,这仗怎么能打赢?

  最后,说什么呢?“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是违反常情的一种呐喊,白居易原来在诗里边说什么呢?“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长恨歌】(节选)那是说想让自己的闺女当贵妃,去享福的。这个可不一样,生下男孩肯定死,为什么呢?长到一定岁数立马就拉走了,那么,使得人民发出这种有悖常情的呼唤,这证明这个王朝发生了重大的问题,也是失民心的。所以我们说,从这些方面来看,杜甫的诗圣也是很重要体现的一个方面。

画外音:


  由此可见,关注国事,洞察时事,同样是“诗圣”的重要内涵,《兵车行》就充分反映了这一内涵,而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四处漂泊,历经艰辛与苦难,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又是如何升华自己的情感的,对待黎民百姓,对待妻子儿女,“诗圣”的“圣”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康震:


  杜甫之圣第三点,“圣”在推己爱人,心忧天下,他有一首诗,里面有这么几句:

  老妻寄异县,
  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
  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
  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
  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
  贫窭有仓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这说的是什么呀?我将妻子儿女寄放在郊县,因为杜甫当时在长安做官嘛,物价太高,只能把家里人先安排在郊县去住,回家探亲,说我们一家人在风雪当中不能相聚,我现在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边赶,就是想和家里人共患难,同生死,可是等到我刚到家里头的时候,听见一家人哭成了一团,怎么回事啊?他说“幼子饥已卒”,最小的儿子饿死了,他一进家门就遭到了这么一个重大的打击,说“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说我作为一个父亲很失职,在外面成天这么忙,成天求官,成天在外面跑生计,结果我的儿子饿死了,作为父亲非常地愧疚,“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我自己即便不悲痛,可是我听见邻居在哭我的小儿子,我心里边也特别地不好受,谁又能想到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的儿子还会饿死呢,这是前半段讲的这个意思。


接下来,他笔锋一转,很自然地一转,变成什么呢?说:“

  生常免租税,
  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
  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
  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什么意思?“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像杜甫在当时八品官,有一种豁免权,可以不交任何的租税,可以不服兵役和徭役.换句话说,可以不承担所有这一切的苛捐杂税.那么他说,像我这样一个家庭,在丰收年里小儿子都饿死的话,那一般人家又会怎样呢?他就想到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他就想到了现在还在戍守边境和边防的战士的家庭,那些家庭又该怎样呢?他最后结尾说“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我想到这些,我的这个忧患,我的这个忧虑就像终南山一样高,不能断绝。所以我们说这个,特别地体现出他的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呢?就是我刚才讲的推己及人,他自己家庭遭了难,他自己处在穷困当中,但是他依然想到的是比他更加穷困,地位比他更低的人。这样的一种思想的境界,那远非身处富贵之地,然后才去体恤贫穷老百姓,那不是这样的人能够比的,所以我们说这是诗圣的第三点。

第四点是什么呢?“圣”在关爱妻儿,不离不弃。杜甫一生就一个妻子,姓杨,杨氏,杜甫跟他的妻子可以说是白头偕老,他们两个可能差了最小有十岁,他们结婚之后,在杜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在诗里边找到他的妻子,他的儿女的影子,你譬如说在逃难的过程当中,他始终不忘要照顾他的妻子,照顾他的儿女,把饭要吃好。他说:

  众雏烂漫睡,
  唤起沾盘餐”——【彭衙行】(节选)

  孩子们逃难逃了一天都累坏了,朋友把饭做好之后,他把孩子们叫醒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饭,心里边既感到快慰同时又感到难过。他在做官的时候,跟他的妻子、儿女好长时间没有通音讯,他在诗里面写道:

  去年潼关破,
  妻子隔绝久。
  寄书问三川,
  不知家在否。
  自寄一封书,
  今已十月后。”——【述怀一首】(节选)

  我在长安在这儿做官,我的妻子远在鄜州,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至今没收到回信,已经十个月了,我不知道我的家还在不在。


在杜甫的笔下,他的妻子也非常地理解他,一首诗里写道: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节选)

  他的夫人给他写信,写了好几张纸,好几篇呢,里边都写的是对他不能回家的理解之情。有时候生活安定一点了,他也很愿意享受一种天伦之乐,有两首诗,其中的片断非常有趣,怎么说呢?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竿。——【江村】(节选)

  他这个夫人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棋盘,看起来他这个夫人还是很有修养的,信手画个棋盘,然后跟他对弈。他最小的儿子在小桌上敲针,绣花针,敲敲敲给它敲弯了,然后想去钓那个河里的小鱼,贫困的家庭也自有自己的快乐。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节选)

  早上,白天的时候,我跟我的夫人,他老说这是老妻老妻的,其实他的夫人比他小很多,应该我们想还是比较漂亮的,他带上他的夫人乘着一叶小舟在江上游玩儿,看他的儿子在江水里边游泳,非常和睦,非常欢乐的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的图景。

  所以我们说,他在他的诗篇里头不但表现他这一个大家庭,他跟他的妻子,跟他的儿女共患难的情景,也有同欢乐的情景,所以我们说杜甫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尽可能地尽到做一个丈夫,做一个父亲的责任。


杜甫诗圣的美誉,当然不止表现在上面的四个道德层面上,在诗歌艺术创作上,杜甫更是当仁不让,杜甫现在存世的诗作有一千四百多首,风格极其丰富多样,或豪迈奔放,或清新雅致,而更多的是沉郁顿挫的风格,也就是语言凝练质朴,感情忧郁苍凉,结构曲折迂回的一种风格,那么,在杜甫的这些诗作中,哪一首诗被称作“千古七律第一”,我们现在流行的成语之中,又有哪些出自杜甫的笔下,后人推崇杜甫为诗圣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最后,我们说杜甫的诗圣之圣,圣集成传统,开辟新风,这指的诗歌创作,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的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艺术形式,就是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唐代产生的律诗,成为后代中国古典诗歌典范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现在一提起来做诗,就是律诗,杜甫是唐代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光是律诗他就写了九百多首,占了一大半,而且我们都知道他很有名的一首《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认为是“千古七律第一”,被认为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字字之中字字皆律”,那就是这个律诗已经写到最高境界,所以我们说杜甫的诗不但是对以往艺术传统的集大成,也是开辟了律诗创作的一种新的规范。


第二,杜甫诗的语言锤炼到了极致,炉火纯青,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历历在目”,就从这儿来的,杜甫的诗说“将军下笔开生面”,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别开生面”,他说“明眸皓齿今何在”“明眸皓齿”,他的诗里说“炙手可热势绝伦”,“炙手可热”,他说“意匠惨淡经营中”“惨淡经营”。


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凝练成成语呢?那得是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把语言的艺术打造到了极致,才能成为千百年来传送人口的成语,你说他的语言到了什么程度。


对于杜甫诗歌水平的评价,特别是对杜甫与李白孰优孰劣的比较,历来是后人饶有兴趣的一个话题,杜甫与李白,一个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一个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最佳代表一个,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然而,两人又生活在同一时代,有着深厚的友谊,因而,对他们做一个谁高谁低的比较,似乎很有戏剧性,那么,杜甫与李白究竟孰优孰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他们两人的诗歌创作呢?


其实说到杜甫的诗圣,还得提到这个诗仙,一开始我们说杜甫的名气显然赶不上李白,但到了后来,对李白杜甫的评价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个人的审美趣味不一样,你比方说欧阳修特别喜欢李白,王安石更加偏爱杜甫,苏轼个人来讲特别喜欢杜甫,但是他的创作的风格又很接近李白。那么,一般来讲,凡是褒扬李白的多半是崇尚他的一种自由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一般褒扬杜甫的多半是被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所感染,被他集大成的那种诗歌艺术成就所吸引,所以就是说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李白谁也不能代替对方,各有各的长处,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严羽,他说一段话很有意思,怎么说呢?说“李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的飘逸杜甫是做不来的,但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也做不来。还是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他们的评价都很高。所以,我们说诗仙礼拜和诗圣杜甫,是中国古典艺术发展史当中的双子星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几千年发展中的亮丽的风景。


最后,杜甫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太大,历来都有千家注杜之说,一千多家人,专家是注释杜甫,杜甫在各个地方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特别地多,光是他那草堂,杜甫的成都有草堂,夔州也有草堂,只要是他住过的地方,一般的当地政府都会修个草堂。人们对杜甫有一种特别的,深厚的感情。


为什么?因为杜甫的所思所想,杜甫的所恨所爱,杜甫的所喜所忧,杜甫的所悲所乐,都是广大老百姓心里面想的,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心声,他反映了这种心声。


所以我们说杜甫那种博大的仁爱的精神,那种执着的政治的信念,那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际上成为了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加上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古典艺术形式当中传播最广,感染力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大家对杜甫的这种崇敬和爱戴,以及追念,也就是理所当然。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