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历史纪录片 纪录片《问道楼观》 第四集 解说词文案

纪录片《问道楼观》 第四集 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佩青
历史纪录片 1388 分享



第四集 以奇用兵


春秋末期,诸侯间连年的征战和杀戮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古老的中国大地满目疮痍。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大战之后必有大荒。兵者,乃不详之器啊!”

当老子感叹着战争为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时绝不会想到,就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他所创立的道家思想竟会被中国的兵家所吸收成为东方战争艺术中最为精妙的至高法则。

两千五百年前,终南山的楼观说经台和今天一样云雾缭绕。在青山翠谷中独享着一份格外的幽静,但是在终南山的云雾之外却是一个烽火连天充满杀戮和混乱的世界。

自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起到春秋末年三百年中,中国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近百个诸侯之国陆续灭亡。战争是这个动荡的大时代里所有苦难和混乱的根源。

 

“老师,天下纷乱不堪皆因战事而起,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战争呢?”

“战争是由人的私欲所来,没有过度的私欲才能没有了战争。”

“老师,您是如何看待战争?”

“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用之。”

“您是觉得战争是应该存在吗?”

“我反对一切无道之争,不义之战,不得已为之那是保国为民之战。君子要以天下之大道辅佐君王,不以兵强于天下方能不战而胜。”

 

李如龙研究员:“老子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于是就有人很轻易地认为老子是反战主义者,这一观点似是而非。实际上老子并非绝对反战,他主张在不得已时才战。”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并没有一味的反对战争,而是强调要进行正义的战争,不过只要是战争就会有胜负之分,改如何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呢?睿智的老子为世人提出了一种方法。“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也许人们对于老子的话很难理解,但在老子同时期的一位军事理论家则将以奇用兵的思想进行了最为生动的解释。一句兵者诡道也为今后所有战争的原则做了一个绝佳的注脚。他就是被后世誉为兵圣的孙武。

 

公元前506年,来自吴国的大军攻陷了楚国的王城郢都。指挥这支军队的统帅是吴国两位著名的将军伍子胥与孙武。在这场战役中,孙武与伍子胥共同率领吴国水陆两军六万人,充分运用“兵者诡道也”的兵家理论,千里奔袭实施战略大迂回,突入楚国边境,迫使楚军仓皇应战。经过五次战争,五战五胜以六万兵力大败楚军二十万人,让这个昔日称雄于天下的泱泱大国三百年来第一次尝到了灭国的危机。

孙武成功地运用了自己的兵学思想和指挥艺术帮助吴国西破强楚称霸于诸侯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孙武所著写的用兵心得更是受到了天下诸侯们的追捧,这就是后世兵家的第一经典《孙子兵法》。

李如龙研究员:“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兵圣孙武,他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老子的军事思想影响而产生。所著兵法十三篇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一套饱含着道家精神的哲学典籍。孙武所著写的这部兵书共有十三篇,其中所描述的战争世界里充满着无穷变化。一阴一阳相互转变,不仅说明着形与势的相通,还充满着道家思想中的辩证哲理。

 

李如龙研究员:“《孙子兵法》同样开宗明义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以兵为国之大事,其出发点就是慎战。他的非礼不动,非得不用,非为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充分体现了他的慎战思想,这一点可以说与老子异曲同工。”

 

关于老子与孙武为什么在学术上有如此相通的地方,老子是否为孙武指点过迷津,历史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们有过学术上的探讨与往来。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先秦时代里,两个伟大的哲学家在精神和思想上不谋而合、大道相通了。

当《道德五千言》从终南山中流传到世间的时候,诸侯们的战争并没有如同老子想象的那样渐行渐远,反而是更加地频繁与惨烈;而老子本人的军事理论原则也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一次足以改变中国历史格局的庞大战役中,老子以奇用兵的思想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公元前262年,天下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杀声震天的韩国长平。战国七雄中武力最为强大的秦国与赵国在这里互相博弈,共计百万的大军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奋勇厮杀,那就是彻底地击败对方。

骁勇善战的赵军在最初的战斗中被更加无畏的秦军打得节节败退。经验丰富的赵国老将廉颇,坚壁以待秦军,以不变应万变,让秦军损失惨重,却又无可奈何。赵军的防线坚守了三年,战争进入不分胜负的胶着阶段。此时,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几近崩溃,油尽灯枯的两国都谋求速战,以摆脱困境。

 

在老子的战争思想中,所谓以奇用兵的奇就是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尽最大的可能去使用计谋,用最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取得战争的成果。

精明的秦国君臣首先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漫长的战争创造新的战机。秦王公开宣称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假借赵王之手换下廉颇,将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推向了赵军主帅的位置。与此同时,秦王征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统帅近六十万秦军前来作战,这几乎是秦国全部的兵力,不过与赵军不同,这是一次机密的调任。秦王亲自下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年轻气盛的赵括改变了老帅廉颇的战略方针,积极筹划一次猛烈的进攻,企图一战而胜歼灭秦军;然而,踌躇满志的赵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一个用兵的大忌!因为,对于一个统帅来说,敌情不明贸然出击,正违背了老子的军事原则。

 

“轻率会丧失根本,急躁会失去主宰,统帅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敌啊!”

 

赵括带领赵军展开了铺天盖地地进攻,不过,这却让精明的白起看到了秦军胜利的曙光。

 

“老师,何为弱?”

“弱则为柔,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那柔如何能克坚呢?”

“你我座下之石,千沟万壑全凭觞觞流水之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李如龙研究员:“老子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论断就是柔弱胜刚强,要实现柔胜刚,弱胜强是需要智慧和力量的完美结合。”

 

白起深知眼前的赵军实力强大,但主帅赵括却没有实战经验,还急于求胜,所以他决定用示弱的方法,不与赵军展开正面决战,想用最小的损失来赢取战争的胜利。

 

李如龙研究员:“白起预料到赵括初来乍到,对秦军的战斗力心中没底,一定会对秦军发动试探性进攻。他利用赵括高傲轻敌的弱点,迅即展开歼灭赵军的部署。”

 

公元前260年8月,对秦军动态茫昧无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决死的出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部队便开始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

 

李如龙研究员:“用诱敌之计佯败而走,同时安排两股兵马两万五千人以抄赵军后路,构筑坚固营垒,以抵御赵军的进攻。用五千轻骑插入赵军营垒,将赵军截成两段,并派兵断其粮道,最终完成将赵军诱出壁垒、加以消灭的目的。”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军事理论让白起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战争中昨日的攻方变成了今日最为坚决的防守者。整整四十六天的围困,赵军粮草断绝、军心动摇,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支部队。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在漫天的箭雨中他用生命换来了自我的解脱。失去主将的赵军彻底丧失了斗志,四十万被饥饿和死亡所控制的军队全部向秦军投降。

而就在这一战之后关东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李如龙研究员:“从战术角度讲,白起一再佯败后撤,达到了令赵军倾巢出动的目的。调空了赵军后方,方便了两只秦军实施迂回阻击,从而赢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将老子以柔克刚,以奇用兵的兵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老子的战争理论不仅在东方的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地体现,就在遥远的西方世界也有许多聪明的统帅,他们虽然没有阅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在作战中却暗合着老子的军事哲学,而这让他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公元1812年6月,六十万高唱着《马赛曲》的法军突然侵入俄国境内,这是一支不可一世的军团,因为他们的统帅就是当时被誉为欧洲战神的拿破仑。

俄国军队在法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法军迅速向俄国腹地进军,短短的一个月,幅员辽阔的俄国就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不过,如果以老子的观点来看,战功赫赫的拿破仑在决定侵略俄国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步向了失败的深渊。

 

“老师,为什么那些能征善战的国家会很快灭亡呢?”

“这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太多胜利的缘故啊!”

“为什么胜利太多,还会灭亡呢?”

“太多的胜利,会让君主骄傲自得,敢与天下为敌;兵强则灭。凡是以道治理国家的君主,都不会用军队强行争得天下。”

 

但是,此时的拿破仑正野心勃勃、志得意满,因为势如破竹的法军让他相信自己很快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个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担任俄军总司令。人们希望这位独眼瘸腿的将军能在一次决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不过,临危受命的库图佐夫上任后的第一个命令就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库图佐夫没有选择与伟大的拿破仑进行光荣的决战而是继续指挥俄军大踏步地后撤,实行坚壁清野的军事战略。

库图佐夫的命令被当时几乎所有的俄国人所不能理解,但是他的这次决定却符合了老子的作战思想。因为老子曾说过:面对强大的对手想要削弱他,就要先让他暂时扩张;想要夺取他,必然先暂时给予他。

今天的我们不知道库图佐夫是否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历史证明:库图佐夫的军事策略为俄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12年9月13日,俄军全部撤离莫斯科,几乎所有的莫斯科居民也随同撤离。在一片火海之中法军进入了莫斯科,然而此时的战争主动权却已不知不觉地转到了库图佐夫的手中。

 

“老师,为什么您说善于用兵的人行军没有队列,奋起时没有挥臂,手中没有武器,交战没有敌人呢?”

“尹喜,没有就是空。因为空方才可以因势利导、腾挪转移,因敌之变而变。”

“好一个变字,万千气象守于其表,藏于其中,顺时而动。”

“其实守与藏胜过争与露,争天下在智不在勇,在隐不在显啊!”

 

李如龙研究员:“老子认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就是说善于做将帅的不逞他的勇武,善于作战的将帅不带怒气上阵,善于克敌制胜的不同敌人正面交锋。

《孙子兵法》同样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认为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一个真正的善战者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他的胜利是在别人不知不觉中取得的。”

 

隐而不露的库图佐夫让拿破仑无可奈何。法军进入俄国后,军粮的运输变得十分棘手;但是,在库图佐夫坚壁清野的战争策略下,法国人连一粒俄国的粮食都找不到,饥饿的阴影开始笼罩法军。

1812年10月,俄国的冬天似乎提前到来了。10月19日莫斯科迎来了第一场大雪,为了寻找粮食和温暖的住所,拿破仑决定放弃莫斯科,法军将要撤离到南方去。不过,在严寒和饥饿的驱使下,撤离变成了溃退。在法军撤离的途中,库图佐夫率领俄军主力堵在了法军的归途上。强大的攻势让绝望的法军彻底崩溃。骄傲的拿破仑被自己的欲望和自然的力量所打败,这位欧洲战神的野心被埋葬在了俄罗斯那漫天风雪之中。

 

李如龙研究员:“拿破仑的军队就是在不断追击撤退之敌时,以及对一系列城市的占领中,完全消耗掉了自己的力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的部下大多死于饥寒交迫,可以说,他不是完全被人力所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对手利用自然之道所打败的。库图佐夫通过使敌方过度地消耗而自取灭亡。他有没有看过《道德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战术策略与老子的兵学思想却有惊人的契合。”

 

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库图佐夫远远不如拿破仑富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因为拿破仑比库图佐夫更像一个真正的英雄。

但是,在老子的世界里战争中是没有英雄的,因为战争就是社会的灾难、人类欲望的产物,而真正的勇士是不会爱战争胜过爱一切的。老子认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战争,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痛苦的根源。

“善于当统帅的人,从不炫耀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从不逞一时怒气;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从不轻易与敌人交战。”

在老子的心中,最高明的统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战而胜是最大的胜利,而能够避免战争的人才是世间真正的英雄。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开始崛起,四处杀戮掠夺的草原铁骑让亚洲各国的百姓处在血与火的恐怖之中。

公元1220年初春,全真教第五代掌教丘处机和他的弟子们行进在前往漠北的路上。对于这次旅行,丘处机心中忐忑万分,因为诏见他的是新兴蒙古帝国的最高首领成吉思汗。丘处机不知道自己将要面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帝王,前途山高水远、凶吉莫测,但当看到沿途百姓的悲惨遭遇,年过古稀的他下定决心一心向北,为救民于水火,劝说成吉思汗停止杀戮、恢复和平。

这是一次传奇般的见面,八百年前在茫茫无边的中亚草原上,丘处机一共三次正式在成吉思汗肃杀的军帐内讲道。关于丘处机具体对成吉思汗说了些什么,历史并没有留下完整的记录,但是,又是历史给出了最准确的答案。

自公元1223年起,成吉思汗从中亚撤军;同年,停止了对中原各国的侵扰,被蒙古铁骑蹂躏已久的黎民百姓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苦难的黄河两岸,在此后的十年里没有大规模的厮杀与屠戮。

作为一位精通道家思想的智者,丘处机秉承着老子的精神,仅凭一己之力,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因为,丘处机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老子曾经发出的感叹。

“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唯有不争,天下才莫能与之争啊!”

而老子所说的恬淡,正是他心中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和平。

丘处机临见成吉思汗前曾写下过一首诗,一份博大的道家情怀尽在其中。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至太平。”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